

空中花城
这场声势浩大的焰火狂欢叫《空中花城(City of Flowers in the Sky)》,蔡国强以波提切利的名画《春》为创作灵感。
▲桑德罗·波提切利《春》,1482年
13分30秒,
近5万发烟花,
这是他至今为止最复杂、
规模最大的一场白日焰火。
▲ 序章:春雷
▲ 第一幕:西风神与大地女神
▲ 第二幕:花神
▲ 第三幕:维纳斯
▲ 第四幕:三女神
▲第五幕:精神花园
(请横屏观看)
▲ 第六幕:红百合
盛大的花火结束后,蔡国强在乌菲齐美术馆的个展《花曲:蔡国强在乌菲齐》也在11月18日开幕了。
展览名呼应但丁的《神曲》,他用中国的火药,“炸”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名作。
▲蔡国强《乌菲齐的研究:维纳斯第一号》,火药、画布,2018年
▲桑德罗·波提切利《维纳斯的诞生》,1484 年–1486 年
戏谑和严肃、瞬间和永恒、古典和现代、东方和西方,以一条充满力量的崭新通路微妙地联结。
宏大的视觉冲击里,好像有一层薄薄的纸被戳破。
▲ 乌菲齐美术馆
▲《花曲:蔡国强在乌菲齐》展览现场
这间填满了达芬奇、伦勃朗、米开朗基罗、拉斐尔等人类珍宝的美术馆里,馆长埃克·施密特这样评价蔡国强的作品:
「将世界古老文明中快速书写的爆发性推向了极致。」
▲火药测试爆破瞬间,2018年
▲蔡国强《鸟与鸟的手稿》, 火药、油画颜料、画布,2018年
「蔡国强旋风」
▲蔡国强,《有蘑菇云的世纪:为二十世纪作的计划》,1996年,内华达核试验基地
中国第一位获得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的艺术家;被巴黎蓬皮杜美术馆、大都会博物馆、伦敦泰特美术馆等全球最重磅的博物馆和艺术机构收藏;担任建国百年跨年庆典、上海APEC、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焰火设计……
作为国际最出名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,蔡国强一直是惊世骇俗的,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争议。
2008年,他成为在第一个在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举办个展的华人艺术家,以35万观展人数打破了该馆的记录。
▲蔡国强个展,《I Want to Believe》,2008年
他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制造了29个大脚印,沿着永定门中轴线步入鸟巢,英国BBC将它们收进了纪录片《文明2》。
在整场精致而气势恢宏的开幕式里,这也许是最简洁轻盈的一个片段。
2014年,他以俄罗斯艺术作品中的末日景象为灵感的个展《九级浪》,在上海黄浦江边掀起了一阵彩色风暴。
今年6月,他在巴黎塞纳河边搭起了50个帐篷,50对世界各地的情侣在“One Night Stand”的焰火背景前公开做爱。
20年来,他的作品对西方艺术世界产生了巨大冲击力,被西方媒体称为「蔡国强旋风」。
▲ 蔡国强《Head On》,2006年
▲ 2017年,蔡国强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炸出一朵蘑菇云纪念核反应
尽管涉及了装置艺术、行为艺术、观念艺术、多媒体艺术等多元领域,使他最受关注的还是「火药」这个关键词。
这种材质里充满了耐人寻味的矛盾。
既拥有根基深厚的中国式语境,也以烟花的形态被作为当代艺术全球性娱乐精神的最佳范本。
▲ 蔡国强《人生如舞会》,阿根廷,2006年
它是人类历史上诞生自中国的最宏伟发明之一,也是缭绕在蔡国强故乡的闽南寺庙里、暧昧不明的传统。
▲ 蔡国强的家乡泉州
丰富的层次感和眼花缭乱的细节,来自仅此一次的瞬间爆破。
无法被“100%设计”的爆破结果里,有着书法一般的中国古典式抒情。
▲ 蔡国强《春秋》,2006
在他的创作里,火药一次次地被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,技术难度一再爆表的同时,竟令人惊讶地,呈现出了某种更接近本质的纯粹感。
▲ 蔡国强《Day and Night in Toledo》,西班牙,2017
八五运动时期的艺术家,包括我,还是比较带有理想主义色彩,到今天也还有。多多少少幻想自己的艺术能给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开放自由,能在艺术史上有贡献。面对社会问题,总想到或许艺术能改变它。
——蔡国强
▲ 蔡国强《Homeland》, 2013
他的作品往往关照现实,但也和火药本身自带的冒险属性一样,拥有一颗长不大的玩心,天马行空的想象力,以及他那个时代所特有的、放手一搏的浪漫勇气。
架一部梯子,直通宇宙
2016年,英国导演凯文·麦克唐纳的纪录片电影《天梯:蔡国强的艺术》上映,试图揭示蔡国强作品中那些华丽庞杂的视觉效果、以及难以捉摸的神秘部分的来由。
这部纪录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8.6分,在影院却观者寥寥。
媒体宣传时「邓文迪监制」和「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」的光环,远远盖过了艺术家本身。
如果你去问一个美国人或日本人他们最爱的中国艺术家,他们很有可能会告诉你蔡国强。
2015年,Facebook 上他同名作品《天梯》的视频在短短两天内吸引了3000万人观赏。
▲ 这是一条用手机偷拍的模糊视频
他砸重金、用火药偷偷架起一部瑰丽的梯子,这是一个长达21年的巨型梦想。
经历了三次在世界各地“非天时”、“非人和”的失败,以及身边众人「一定不可能成」的劝说,终于在家乡的一个小渔港成功。
▲ 2015年“天梯”在泉州惠屿岛上实现
围绕在他身边的,是为升起气球和制作天梯日夜不懈努力的村民和团队。
火药不是一个人的艺术。
「就像基督徒试图更靠近上帝一样,我们要制作一架梯子,连接地球和宇宙!」
当年英格兰草原上意气风发的少年成了有点小肚腩、头发花白的大叔,他最期待的观众——奶奶,已经100岁了。
时间让童年的小渔村面目全非,也让他能够端起iPad,给因病重无法亲临的老人直播。
村里老人和孩子们从屋里涌出来凑热闹,仰望伸向夜空里的梯子,在他们熟悉的、吉利的鞭炮声里操着乡音感慨——
「平安就好,很辛苦。」
「国强很了不起。」
早已在全世界功成名就的艺术家兴奋地对屏幕里的奶奶说,「阿嬷,你有看到没?你的孙子很棒哦。」
能保持童真、一直热爱艺术,这是恩赐。做一个创造美的天才,将调皮好玩、幻想好奇融入人类的精神长河,可以带给别人、首先是自己无限的意外惊喜!这样的话听起来既说教又普通乏味,可是艺术家还要什么呢?
——蔡国强
2017年,《天梯》在上海电影节期间公映,一票难求。
架起天梯是少年时代的一个执念,但他后来发现,原来艺术从未停止为他探索宇宙。
你喜欢蔡国强的焰火吗?